痛风是一种由于体内嘌呤代谢紊乱,导致嘌呤代谢废物尿酸在血液中激增并产生尿酸石沉淀,破坏人体的关节、脏器等组织引发痛风性关节炎、痛风性肾病及痛风性心脏病等疾病的恶疾。
在正常人体内,每天都会有尿酸产生,同时也有等量尿酸排出体外,以保持平衡状态。由于现代人生活压力过大,在加班熬夜、生活没规律的同时,还嗜烟酗酒,久而久之,造成体内酸碱失衡,尿酸浓度增加,进而形成痛风。不健康的饮食,如进食高嘌呤食物(肉类、海鲜、动物内脏、浓的肉汤等)、饮酒(啤酒、白酒)以及剧烈的运动都可以使血尿酸增高;那么,如果怀疑痛风该进行哪些检查呢?
一、血尿酸测定(包括肝肾功能、血脂、血糖、心肌酶谱等生化项目一起查)
1、急性发作期绝大多数病人血清尿酸含量升高。一般认为采用尿酸酶法测定,男性>420μmol/L(7mg/dl),女性>360μmol/L(6mg/dl),具有诊断价值。若已用排尿酸药或肾上腺皮质激素,则血清尿酸含量可以不高。缓解期间可以正常。有2%~3%病人呈典型痛风发作而血清尿酸含量小于上述水平。
有几种考虑:
a、中心体温和外周关节温度梯度差较大;
b、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分泌较多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进血清尿酸排泄,而远端关节内尿酸钠含量仍相对较高;
c、已用排尿酸药或皮质激素治疗的影响。
d、可能尿酸本来就不高,只是剧烈波动。
e、假性痛风。
2、高尿酸是代谢性疾病,所以要常规查血脂、血糖等检查。同时,高尿酸还是心脑血管危险因素之一:可做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测定、脑血流图等常规检查,必要时行头颅CT或冠状动脉造影术以观察有无冠心病、脑动脉硬化等病变。此外,眼底检查观察有无眼底视网膜动脉硬化,亦可作为发现动脉硬化的简便方法之一。
二、血常规和血沉、C反应蛋白(CRP)
血常规检查 急性发作期,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通常为(10~20)×109/L,很少超过20×109/L。中性白细胞相应升高。肾功能下降者,可有轻、中度贫血。血沉CRP增高,因为急性发作痛风患者以上这两个炎症指标会增高。
三、尿常规和尿尿酸含量测定
1、尿常规检查 病程早期一般无改变,累及肾脏者,可有蛋白尿、血尿、脓尿,偶见管型尿;并发肾结石者,可见明显血尿,亦可见酸性尿石排出。注意尿ph值。
2、在无嘌呤饮食及未服影响尿酸排泄药物的情况下,正常男性成人24h尿尿酸总量不超过3.54mmol/(600mg/24h)。原发性痛风病人90%尿尿酸排出减少。而尿尿酸大于750mg/24h,提示尿酸产生过多,尤其是非肾源性继发性痛风,血尿酸升高,尿尿酸亦同时明显升高。尿尿酸测定也是选择降尿酸药物的重要参考指标。尿酸排泄减少才考虑用促尿酸排泄的药物,如非布司他片。
四、关节腔穿刺检查
痛风患者抽取滑膜液检查,有助于诊断(约95%以上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滑液中可发现尿酸盐结晶)及鉴别诊断(如感染性关节炎,强直性关节炎外周关节受累,骨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副肿瘤综合征等)
五、痛风结节内容物检查
对于痛风结节进行活检或穿刺吸取其内容物,或从皮肤溃疡处采取白色粘稠物质涂片,以发现其中是否含有尿酸盐结晶,这对确立诊断十分有价值。
六、X线摄片检查 肾脏B超
早期X线表现关节周围局部软组织肿胀当病变逐渐进展至多关节性痛风性关节炎期时,其手、足小关节的关节面可出现直径为数毫米至2cm、边缘锐利、分界清晰的囊状穿凿状或虫噬状的骨质缺损骨质缺损区周围骨质结构和密度一般无改变。至慢性关节炎期,由于大量尿酸盐沉积于骨端软骨被破坏,软骨下关节骨皮质中出现囊性病变,可形成边缘锐利的圆形、半圆形或分叶状骨质缺损区甚至可出现蜂窝状改变。有时围绕痛风结节的软组织呈结节状肿胀,且可有变性和钙化,呈密度不均的致密影。关节被破坏后,最终可产生退行性骨关节病,出现关节半脱位或关节强直。
肾脏B超,可以排除尿酸结石,以及肾脏损害、肾功能不全引起的继发性高尿酸。
七、X线双能骨密度(DEXA)检查
痛风性关节炎在早期X线摄片尚无变化时,骨密度即有改变,且此改变与病情有关。因此,DEXA测定对痛风性关节炎有一定辅助诊断价值。
八、双源CT检查
双源CT是近期诞生的,为无创检测手段。可以用绿色表示尿酸盐晶体在关节内的沉积,清晰显示尿酸盐结晶。检测尿酸沉淀的具有高灵敏度。从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代替关节腔穿刺抽取关节液找尿酸结晶。在鉴别诊断不明原因单关节肿痛方面有很好的价值。
九、肿瘤指标
主要是排除一些继发的高尿酸血症引起的痛风,如血液系统疾病(溶血性贫血、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等),肿瘤放化疗等造成细胞破坏增加。
十、病理组织学检查
主要表现为异物肉芽肿:可见多量异物巨细胞、类上皮细胞及纤维组织。在异物巨细胞胞质中见红染的类结晶样物沉积。